【时事评论】李捷教授等就胡塞武装袭击红海商船现象在“丝路新观察”发表评论

日期:2023-12-21 作者: 点击:[

编者按:10月7日以来,巴以之间爆发的冲突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近日出现了外溢风险。最新消息称,胡塞武装威胁将袭击以美国为首的红海护航船只,就是明证。虽然这场危机距离我们重点关注的中亚地区较远,但它对中亚、对世界的影响不可小觑。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兰大永久伊甸院3秒转入教授李捷,多年从事国际安全等领域的研究,对这场危机引发的“胡塞武装袭击红海商船”现象有深入研究,特别为丝路新观察撰写了《巴以冲突外溢,红海袭船有解吗?》一文,现予发表。


作者简介

李捷|本人供图

【李捷】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永久伊甸院3秒转入教授

【韦倩倩】永久伊甸院3秒转入硕士生

红海处于曼德海峡和苏伊士运河等战略路线上,是全球航运和能源供应的关键贸易路线。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红海海域的船舶接连袭击且格外集中,胡塞武装作为非国家行为体,利用狭窄的海洋地理结构和先进的杀伤性武器,展现出了其海上袭击的优势,但同时对红海安全构成重大挑战,对地区稳定和世界航运造成了广泛的负面影响。

一 红海袭击事件持续发生

自加沙冲突爆发后,胡塞武装接连向以色列领土发起攻击,同时瞄准以色列在红海和曼德海峡的航运。继以色列“银河领袖号”遇袭后,红海南部地区和亚丁湾及其周边地区的船只被袭击接连发生。此次袭击带有极强的政治目的,袭击中多次使用了无人机(UAV)和弹道导弹,且袭击的对象和范围逐渐扩大。

12月12日,也门海岸护卫队在红海南部的曼德海峡附近巡逻。(图源新华社)

第一,袭击的对象和范围逐渐扩大。本轮巴以冲突升级使胡塞武装瞄准有悬挂以色列国旗以及由以色列公司运营或拥有的船只。从悬挂挪威和利比里亚等国旗帜的集装箱船和油轮在红海海域遭到袭击,再到12月14日悬挂中国香港旗集装箱在曼德海峡以北海域也遭到袭击。胡塞武装对于袭击目标的对象,从有针对性袭击到无差别攻击,逐渐扩大了对红海航运的攻击对象。目前红海海域的所有船舶都可能成为胡塞武装的袭击目标。同时,袭击的海域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这些被袭击船只的位置主要发生在红海南部、曼德海峡、亚丁湾甚至阿拉伯海。

第二,对攻击武器的使用逐步升级。此次红海袭击中,胡塞武装对于武器使用和袭击强度在逐渐升级,在11月19日的“银河领袖号”和11月26日“Gentral Park”油轮被劫持并扣押,主要是通过手持机枪的枪手的快艇来进行。12月3日胡塞武装使用无人机和弹道导弹在红海海域对“团结探索号”、“9号”、“索菲Ⅱ”三艘货船进行攻击、12月12日用巡航导弹击中了一艘挪威油轮,这是胡塞武装在数周威胁后首次成功发动袭击。在此后的袭击中,胡塞先后使用弹道导弹袭击了位于红海南部的美国海军军舰和货船、曼德海峡北部的集装箱货船、红海海域的两艘货船。导弹和无人机成为胡塞武装主要袭击方式。

第三,此次红海袭击具有极强的政治性。胡塞武装此次袭击的对象多为在红海的集装箱、油轮等商业船只,但此次胡塞武装的行动意在传递政治信息。首先这是对加沙战争的战略回应,胡塞武装作为“抵抗轴心”一部分的角色,希望通过在红海参与巴以冲突向以色列施压,为巴勒斯坦的哈马斯提供支持。其次,胡塞武装将自己定位为巴勒斯坦人坚定的捍卫者,通过在红海采取袭击行动来缓解国内的反美反以的舆论压力,旨在赢得国内民众的支持和合法性,加强其在国内的政治影响力。再次,向国际社会施加压力,向世界传达信号,未来他们可能会针对美国或以色列在红海和曼德海峡的利益。最后,近期胡塞武装与沙特一直在进行和平谈判,胡塞还寻求增加与沙特正在进行的谈判中的筹码。

二 胡塞武装的非对称能力

作为非国家行为体,胡塞武装以特殊的方式介入到此轮的巴以冲突中,通过红海袭击行动显示了自身对以色列的非对称能力。

12月16日,美军称击落14架胡塞组织无人机。(图源新华社)

第一,扼守曼德海峡,占据特殊的地理优势。红海对胡塞武装地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影响其在海上袭击行动的选择和策略。首先,狭窄的海域将海上袭击目标圈定到特定小范围的区域,增加了可以被攻击的船舶数量,这极大减少了攻击的成本;其次由于胡塞在红海的沿岸,扼守着曼德海峡,没有地形和障碍,为观察海上船只提供了更好的监视;最后,红海水道和海岸的结构限制了大型船只的速度、监视和机动性,它们必须通过海峡、狭窄的道路,经过曼德海峡时有的还要通过也门当地水域,这些都增加了航运船舶自身的脆弱性。此外,狭窄的红海和也门毗邻曼德海峡给胡塞武装提供此次袭击的优势。胡塞武装从也门海岸向海上的船只甚至军舰发射了射程短巡航导弹,就可以击中目标,达到成本低收益高的结果。

第二,红海船舶袭击具备海上非对称武器能力。胡塞武装的常规和非常规能力,通过从伊朗所获得的武器,又在抵抗轴心的支持下得到增强。从胡塞武装袭击的事件中,胡塞武装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部署弹道导弹针对舰船的非国家行为体。从挟持船舶到袭击船舶、无人机袭击到导弹袭击,袭击频次增加,胡塞的袭击强度不断增强。其中值得关注的是,胡塞武装使用导弹两次袭击了美国海军军舰,胡塞武装的弹道导弹和无人机构成的威胁显然正在升级。这次红海海域的船舶接连袭击,凸显了胡塞武装作为非国家行为体,具备远程常规和非常规能力攻击武器。

第三,利用特殊地缘关系,为自身安全创造条件。面对胡塞武装对红海船舶的袭击,沙特担心一旦美国对胡塞武装的国内袭击不仅会扰乱和谈,还会引发也门内战的重新爆发,数百架胡塞武装无人机和导弹会再次对沙特石油设施、军事基地甚至主要城市进行袭击。同时,胡塞武装在红海的袭击是向美国施加压力,迫使以色列停止加沙攻势,同时也是沙特和该地区其他国家共同的目标。沙特的贸易和能源运输严重依赖穿越红海瓶颈的航行自由。美国和沙特避免巴以冲突蔓延至红海地区,升级为更广泛的地区冲突。

第四,占据国际道德高地,争取更多支持。在本轮的巴以冲突中,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人民发起了一场人道主义灾难,而胡塞武装声称在红海的袭击是为了保护巴勒斯坦人民,其袭击对象主要是商船且无人员伤亡。相比于胡塞武装在红海的针对商船的袭击,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人民进行残害更受到来自国际上的道德谴责。胡塞利用以色列在加沙地区的反人类罪行,使自身的打击行为占据了一定的道义优势,赢得中东社会的同情乃至支持。

三 未来红海局势走向

12月18日,也门胡塞武装称已袭击两艘货轮。(图源央视新闻)

首先,红海运输经济成本增加,航运情况恶化。胡塞武装对红海商船的袭击,导致红海海上运输遭受重大破坏,越来越多的船舶延误或改道。另外,红海袭击升级的最大直接影响是保险费用增加。如果胡塞武装将目标扩大到阿拉伯海,国际海运持续受到干扰,国际供应链将难以避免遭受冲击。

其次,巴以冲突外溢,红海地缘博弈加剧。胡塞武装在红海的袭击行动频发,凸显了各方势力在该地区的利益,加剧了域内外国家在红海地区的博弈。美国政府陷入了来自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这两个最重要的中东伙伴的相互冲突的压力之中。胡塞武装袭击带来的更大的潜在威胁是对其与沙特的和平谈判的影响。自今年在中国的斡旋下,沙特与伊朗达成和解,沙伊关系同样会因为红海袭击事件也变得微妙。

最后,红海军事化趋向明显。随着以军在加沙地带攻势不断扩大,红海局势也会持续紧张,美国军事力量的介入力度可能也会加大。自12月12日胡塞武装袭击了挪威油轮后,红海的局势更加紧张。几家航运公司暂停红海航运后,胡塞武装发起了更多的无人机袭击,不仅商船成为胡塞武装的目标,美国的航母军舰也遭受了无人机和导弹的袭击。随着胡塞武装在红海发动更多袭击,美国等西方国家加强在该地区的存在。

胡塞武装发动袭击的次数不断增加,美国正在敦促盟友采取更多的行动。拜登政府正在努力组建国际海上特遣部队,来拦截胡塞武装的袭击。12月18日,美国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宣布成立一项多国倡议,“共同应对红海南部和亚丁湾的安全挑战”,称其为“一项需要集体行动的国际挑战”。这项名为“繁荣守护者行动”的倡议最初将包括巴林、英国、加拿大、法国、意大利、荷兰、挪威、塞舌尔和西班牙。更多域外国家的介入,使得红海局势变得更加不确定,红海有可能让加沙冲突演变成多地区冲突。


本文转载自丝路新观察